图书介绍

科学哲学 哲学文库202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哲学 哲学文库
  • 刘大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3672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科学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哲学 哲学文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科学哲学的兴起与转向1

第一节 实证科学与思辨哲学1

一、科学与哲学的分与合1

二、实证科学与可检验性6

三、哲学的思辨方法10

第二节 从反形而上学到认识的建构论15

一、作为哲学运动的实证主义15

二、新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困境20

三、认识是不断建构的产物25

第三节 对后实证主义的回应30

一、后实证主义的新潮30

二、后现代主义倾向35

三、困难而必要的再定位37

第一章 科学的逻辑结构42

第一节 科学事实与归纳42

一、两个迫切的认识论问题42

二、客观事实和科学事实44

三、归纳问题及其意义48

四、科学归纳法和概率统计方法51

第二节 科学假说与理论结构57

一、作为理论方案的假说58

二、科学理论的功能63

三、科学知识的演绎模型68

四、归纳模型的意义75

第三节 理性准则78

一、理性信念78

二、可检验性原则82

三、对应原理85

四、简单性原则88

第二章 科学实验与时空构架91

第一节 实验方法的意义和作用91

一、实验方法的认识论意义91

二、观察和实验96

三、科学实验的一般作用99

第二节 科学实验的结构和特点102

一、仪器和测量问题102

二、科学实验的主客体结构111

三、实验在行为和功能方面的特点115

第三节 科学的时空构架119

一、时空的测量方法及其经验基础119

二、数学空间与物理空间126

三、世界时空构型的可选择性129

第三章 科学的意义和基础135

第一节 科学文本的语言分析135

一、科学陈述的分析与澄清135

二、观察语言的分析140

三、理论语言的分析144

第二节 因果性、决定论与概率统计性152

一、因果性意义的分析153

二、牛顿、拉普拉斯的决定论159

三、确定性规律与统计规律162

四、超越决定论的彼岸165

第三节 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168

一、可观察性与两类规律168

二、理论规律的预言能力171

三、如何从理论规律导出经验规律173

第四章 科学发现的逻辑178

第一节 辩护与发现178

一、证明的逻辑与对发现的关注178

二、科学中的创造性182

三、从言传到意会187

第二节 发现的模式191

一、类比推论191

二、合情推理及其原则195

三、合情推理的手段和模式199

第三节 直觉思维204

一、直觉和灵感204

二、自觉地激发灵感207

三、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211

第五章 元科学的重构216

第一节 从确证到历史主义的确认216

一、实证论的确证观217

二、确认观及相应的真理观220

三、理论发展模式研究的突破226

第二节 对科学的社会学探讨231

一、科学发现的社会承认过程232

二、科学共同体与学派的社会功能237

三、发表与马太效应241

四、同行评议的两重性244

第三节 科学的合理性及其限度252

一、预设主义与相对主义252

二、程式化的努力257

三、“怎么都行”262

第六章 对中国科学与哲学的反思269

第一节 从现代文化的眼光看中国传统思想269

一、李约瑟的独特诠释269

二、中国古代的自然观273

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启发28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科学思维的比较290

一、中国独特的有机论思维传统291

二、西方科学传统的方法论特点299

三、通过互补而更新30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科学哲学的重构307

一、开放的窗口308

二、全方位的吸收与剪裁314

三、中国特色的研究与探索321

参考文献329

热门推荐